|
北京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哪里傳染的?專家:感染源存在兩種可能(健康時報記者 郝倩玉 張萌)6月11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2場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西城區新增1例本地確診病例,這也打破了北京連續55天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的局面。 據介紹,北京市西城區出現的該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唐某某,男,52歲,北京市人,家住西城區月壇街道西便門東大街,于6月10日下午因間斷發熱到轄區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曾出現畏寒、乏力等癥狀,但無咳嗽、無咽痛、無胸悶,患者自述近2周無出京史、無外來人員密切接觸史,樣本核酸檢測為陽性,經專家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就醫全程佩戴口罩,獨自騎車到醫院檢查并隔離治療。 西城某小學密切接觸者檢測陰性 針對網傳的該病例密切接觸者西城區某小學的學生情況,6月11日晚間,北京西城區衛健委也發布通報,6月11日確診病例唐某某的兩名家庭密切接觸者,現均已集中隔離進行醫學觀察。兩人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血清學抗體均為陰性,目前體溫正常,身體無其它不適。兩名家庭密切接觸者之一為西城區某小學四年級學生。 感染源在哪?存在兩種可能性 在6月11日官方通報的北京新增確診病例之前,全國如吉林省舒蘭市、武漢東西湖區、廣州增城區皆存在確診患者感染源不明的情況,目前北京市西城區正在對患者進行嚴密的流行病學調查,進一步追根溯源。 從公布的信息來看,患者自述近2周無出京史、無外來人員密切接觸史。那么該病例存在哪幾種被感染的情況?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認為,存在兩種可能性:第一,流行病學調查可能并不能真實的反應客觀、全部的情況,存在患者主觀回憶和客觀調查的誤差;第二,存在被無癥狀感染者感染的小概率事件。 “‘患者自述近2周無出京史、無外來人員密切接觸史’可能應待確認、核實。”劉遠立院長解釋,流行病學調查的過程有兩個主要來源:首先,當事者本人的回憶,通常來說主觀的回憶都有回憶偏差的,有可能造成真實信息出現偏差或失實;其次,對病例在確診之前密切接觸者的調查時會利用行動軌跡大數據,而行動軌跡大數據通常是通過手機定位來實現的,如果隨身攜帶手機,那么行動軌跡是可以被后臺捕捉到的,但是萬一沒有帶手機的話,行動軌跡大數據檢測系統就很難捕捉。如果患者自述近2周無出京史、無外來人員密切接觸史被證明是真實無誤的,不能排除該確診病例有可能接觸到了無癥狀感染者。 是否需要大范圍核酸檢測?局部性核酸排查可以 在北京市已連續55天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后,首次出現確診病例,是否有必要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劉遠立院長表示,沒必要進行全北京市或西城區全民核酸檢測,但不排除局部性的核酸檢測,比如有必要對確診患者的接觸者進行一下局部性的核酸檢測、醫學隔離觀察等必要的防控手段,還可以考慮擴大密切接觸者的范圍半徑。 記者注意到,該名確診病例的住址地(西城區月壇街道西便門東大街)緊挨著兩所學校。劉遠立院長針對此情況表示,需要仔細調查該名確診患者是否去過這些學校或者是否接觸過學校的家長、老師、學生等。針對確診病例進行全面、仔細、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之后再根據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在一定的范圍內開展核酸檢測。 對于北京市下一步的檢測措施,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市將采集患者發病14天內曾去過場所環境樣本等進行檢測,查找可疑感染來源;調查患者小區過去一個月內來京人員情況,調查周邊既往確診病例、高危人員等有關情況;將病例轉運至地壇醫院隔離治療,開展病毒基因測序;密切接觸者轉運至隔離點進行集中醫學觀察14天;對西城區月壇街道所有小區、寫字樓、公共場所加強管理,周邊寫字樓下調人員到崗率,對患者所住小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在全市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急診加強病例排查搜索。 是否會影響北京防控級別調整?個例不會! 在此之前,北京市組織聯合專家組,對北京響應機制調至二級后的防控效果及疫情態勢進行了分析評估,決定自6月6日零時起,將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由二級響應調至三級。 那么該病例是否會影響北京防控級別的調整? “此次北京新增病例不會對北京市現在的應急響應防控級別產生影響,同時目前來看,單個的病例也不會影響北京市的風險等級。”中國疾控中心首席專家曾光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目前需要做的,是查清楚病例的感染源以及14天來的密切接觸者。 曾光教授強調,這例新增病例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疫情防控上緊繃的弦還不能完全放松,但是也不用過分解讀,目前我國疫情雖沒有完全結束,但逐漸平穩,出現反彈的整體趨勢也在減弱,在這種情況下,偶然出現一兩個病例是在所難免的,之后可能偶爾還會有零星幾個,但是絕對不會流行起來,而且目前我國對與新冠肺炎的診斷、監測手段也都相對比較完善,所以無需產生恐懼心理。 |